首页 技术资讯 复合工艺 正文
浅析软包装干式复合气泡成因及解决方法
时间:2015-10-22   来源: 包装前沿   阅读:47662次

投稿箱:

如果您有包装新产品、新材料或者包装行业、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,或进行资讯合作,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,邮箱:3270059559@qq.com(期待您的邮件!)。


干式复合是采用干式复合设备,用粘合剂将两种或更多种薄膜粘合在一起的工艺。在塑料复合软包装中,干式复合是最常用的生产方法之一,由于其可选择的基材面宽广、复合强度高、方便印刷及生产速度快等优点在包装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。但在干式复合产品中,经常会出现气泡,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美观,而且还影响到复合膜的阻氧性、透气性和剥离强度,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软包装的生产企业。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有许多,而且几乎在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导致气泡出现的因素,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经验对此进行详细分析,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。

g1.jpg

干法复合工艺流程大致如下:原料检验→配胶→第一放卷→涂胶→烘干→第二放卷→复合→收卷→固化→出库。笔者从生产环境及整个工艺流程来分析气泡的成因与对策。

一、生产环境的影响

当环境温度过高时,双组分胶黏剂易浊白、粘稠、涂布性能变差,导致气泡产生。而温度低则导致胶黏剂分散不好,对薄膜的润湿和黏附性都不太好,也会导致气泡的产生。一般需将车间温度控制在18~25℃。

环境湿度太高(超过70%),在网纹辊与胶辊处会发生凝水现象,水分与固化剂发生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,最终导致气泡产生。另外塑料薄膜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,尤其是吸湿性大的塑料薄膜,如尼龙和玻璃纸等,致使复合后形成气泡。须将相对湿度保持在60%~70%为宜。

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、杂质等粒子,这些粒子被吸附到塑料薄膜上,或者落到涂布辊、复合辊、胶液中均有可能导致气泡的产生。因此,一定要保持车间内清洁、卫生,减少空气中的浮尘,且应经常清扫烘道,并尽量使车间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。

二、膜材影响

材料膜面有灰尘吸附、有颗粒杂质、塑化不良等晶点夹在薄膜内。

材料膜面的吸潮和材料中添加剂的析出会造成复合气泡。

薄膜的表面张力太小,则胶黏剂在其表面的润湿性就比较差,可能会导致涂胶量不足,在胶少或没胶的地方就会产生气泡。

薄膜的厚度应当尽可能均匀一致,如果分布不均,容易造成复合压力的不均衡,压力小的地方就会出现空档,从而形成气泡。

避免这几个影响的方法为做好原料检验,在生产同时最好增加在线电晕。

三、胶粘剂方面的影响

配制胶液时由于搅拌及循环而混入大量空气,在静止脱泡时未能及时排放出来,被关在复合膜中形成了气泡。正确的做法为: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胶黏剂,先加主剂,再将醋酸乙酯加入并搅拌均匀,然后加入固化剂,并边搅拌边加入,使固化剂充满活性,均匀分散,这有利于同印刷基材亲和,减少气泡,此外,配制好的胶液还要充分静置脱气,然后再倒入胶盘中使用,而且倒胶时要沿着胶盘边缘缓慢地倒下,不能剧烈搅动胶盘内的胶液,以免由于空气的混入而在复合膜中形成气泡。

胶黏剂的粘度对胶黏剂的流动性、润湿性、涂胶均匀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。干式复合中应当将胶黏剂的粘度值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,如果胶黏剂的粘度太高,分散性和流平性可能比较差,影响其在复合基材表面的润湿性,在涂胶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漏涂和气泡等故障。

采用双组分二液反应型胶黏剂时,为保证涂布均匀并有利于浸润,需要在胶黏剂中加入稀释剂对其进行稀释。稀释剂有甲苯、醋酸乙酯、甲乙酮等。甲苯由于不利于环保,而且容易导致气泡的产生,正逐步被淘汰。甲乙酮由于价格偏高,且与胶黏剂的亲和性也不是很好,因此使用也较少。目前使用较多的稀释剂是醋酸乙酯。稀释剂中不能含有水、醇、胺等。如果含水量超过0.2%,由于水的挥发速度远低于醋酸乙酯的挥发速度,则会大大降低溶剂的挥发速度,使胶黏剂的铺展和硬化受到影响。在对BOPP薄膜和CPP薄膜进行复合后,复合产品会产生较大的气泡,并不规则向外扩散,而熟化后,大气泡处的剥离强度极差,像没有上胶一样。因此稀释剂的纯度应该在98%以上。

四、涂布的影响

涂胶量少也可能导致产生气泡,涂胶量不足,空隙处就会夹杂小气泡。上胶量跟网线辊的形状、深度、线数等参数有关,如果网纹辊最深处有干固的液胶,网孔的容积将越来越少,上胶量就少许多;如果网线辊被长时间磨损,网纹也越来越浅,上胶量将减少,所以网纹辊过一段时间应该清洗,若使用时间太长则需更换。另外上胶量跟胶液的浓度、涂布胶辊的软硬程度、压力大小、刮刀的角度及压力大小有关,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。

五、干燥过程的影响

干燥是干式复合中的重要因素,干燥温度太低,胶黏剂干燥不够充分,溶剂挥发不彻底,就会产生小气泡。而干燥温度太高,又会使胶黏剂起泡,或者使胶层表皮结膜,影响涂胶层内部溶剂的挥发,也会造成溶剂的残留和微小气泡的形成。一般干式复合机烘道分为3个区域,即:蒸发区、硬化区、排除异味区。在实际生产中,对于这3段区域的温度,应根据实际复合基材做相应的调整。一般来讲,3段的温度分别控制为50~60℃,70~80℃,80~100℃,温度呈梯度增长。严禁进烘道口时的初温高,而排除异味区的温度低,这是因为过高的初烘温度不利于溶剂由内向外挥发,无法完全彻底烘干,而在基材表面形成“环状物”,导致气泡的产生。

六、复合时的影响

如果复合压力太小,则复合基材之间贴合不紧密,就会导致小气泡的产生。一般将复合压力控制在0.15~0.4MPa范围内。

如果复合夹角过大,两层复合膜中间就容易夹入空气,从而导致气泡和隧道现象,特别是当薄膜材料比较厚、比较硬时更容易产生气泡,在此情况下复合夹角越小越好,一般以35°为宜。

复合压辊不平整也会导致气泡产生,这类气泡有周期性的,只要清洁异物或将不平整的胶压辊研磨或更换即可解决,要求是胶压辊清洁、无异物、细腻圆滑。

复合热辊温度不够也会产生气泡,加热的目的是使干固的胶粘剂熔化、流动、消除小孔洞、小缝隙,在压力下排出空气,使两层膜紧密熨合。一般复合设备涂胶基材紧贴热辊,热量从胶层传递至CPP或PE,这类设备在第二放卷基材导辊之间设有预热辊,但大多数客户都不使用,即不加热。当气温低,PE或CPP较厚时,虽然复合热辊温度不低,但较厚的PE或CPP热量大,热辊压合过程短暂的时间不能使基材温度迅速上升,两层膜一边热一边冷,中间的胶粘剂流动性大打折扣,这样就容易产生气泡。

七、固化时的影响

在实际生产中,有时干燥很充分,上胶量也不少,而刚下机的复合膜还是有气泡,其实刚复合好的产品没有一点气泡是不太可能的,小的气泡经过熟化能消除,因为不含溶剂但没有充分固化的聚氨酯胶有一定的流动性,温度越高流动性越大,分子量越大流动性越小,固化的实质就是分子量不断增大的过程,熟化室中的复合膜,粘合剂在温度的作用下缓慢流平,大气泡缩小,小气泡消失,直至粘合剂的分子量增大到胶不能流动为止。有时温度不够,时间不够,那么很小的气泡也消除不了。

八、结语

导致干式复合气泡产生的原因还有很多,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,刻苦钻研,并结合原辅材料的性质及现场设备情况进行分析就能解决这些问题。

本文系包装前沿网(pack168.com)独家供稿,禁止转载、拷贝,违反者包装前沿网将追究其人和单位的法律责任。有疑问请致电020-85626447。 包装前沿网